
南沙大橋開通后日均車流量由7000輛降至4000輛
明日下午6時30分已擺渡28年的渡口將準時關閘
25日,虎門渡口將停止渡運。內(nèi)地首座雙層橋式汽車輪渡碼頭,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它曾讓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岸“天塹變通途”,也讓南沙成為眾人眼中的“黃金寶地”,自1991年正式通航,到現(xiàn)在已擺渡28年。
隨著南沙大橋的開通,虎門渡口日均車流量由7000輛下降到4000輛。5月21日,渡口停運的消息公布,日均車流量略有回升。很多市民是來緬懷的,對于他們來說,虎門渡口是兒時游玩的回憶,也是青年奮斗的足跡。
25日下午6時30分,渡口將準時關閘,到時會有一個告別儀式。
日均車流量曾達17000輛 本月創(chuàng)下3100輛最低紀錄
一張拍攝于1989年8月8日的老照片中,虎門汽車輪渡碼頭勝利動工,霍英東出席了動工儀式?!斑@是霍老先生在南沙的第一個項目,兩岸各有一個碼頭,當時只有三艘船,每艘船可載52輛車?!睆V東南沙虎門渡輪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龍向陽告訴記者。
2016年4月,南沙區(qū)購回所有渡輪股份。龍向陽在那時作為工作組成員進入輪渡公司工作。
此前,珠江三角洲的江門、臺山、開平、恩平、新會、珠海、中山、佛山等地和深圳、香港之間的汽車來往,都要經(jīng)過廣州。霍英東想,若在南沙和虎門之間開展汽車輪渡服務,兩者之間的車程則將縮短40公里至120公里,從而形成珠江三角洲以及省港澳更便捷的交通網(wǎng)。
當時有不少人反對,理由是輪渡簡陋容量小,橋梁才是符合時代要求的。但霍英東從工程的資金、時間上考量,選擇搞輪渡服務,并且選擇的渡船也是容量大、速度快的類型。
1991年5月6日,內(nèi)地首座雙層橋式汽車輪渡碼頭——虎門渡口正式通航。兩岸碼頭建有雙層式升降吊橋控制塔,供汽車上落,這種控制塔在內(nèi)地尚屬首次使用。往來兩岸的航程為15分鐘。
“開通后,社會需求很大,第二年又分別在兩岸新建兩個碼頭。到1992年,渡口共有6個碼頭,9條船?!饼埾蜿栒f,如今虎門渡口已經(jīng)有渡輪碼頭9座,雙層汽車渡輪11艘。
據(jù)悉,在1997年虎門大橋開通前,虎門渡口日均車流量17000輛,即便虎門大橋開通后日均也有15000輛,在24小時開通的渡船上,兩岸各種汽車川流不息。
在另一張老照片上,夜晚的虎門渡口燈光閃耀,相比于周邊,這是最顯經(jīng)濟活力的地方?!笆嵌煽诘拇嬖冢屓藗冎?,原來這里車流物流人流有這么多,這才促使后期虎門大橋、洛溪大橋、大石大橋的建設。”龍向陽說道。
虎門渡口的運營時間一直在縮短,從24小時全天運營改成6:30~22:30,再改為6:30~18:30通航。龍向陽說,隨著珠江主航道貨運貿(mào)易量越來越多,作為橫渡珠江的輪渡常需要讓道。“船舶設備也非常老舊,以前青春飛揚的船工,已經(jīng)成為老船長,晚上開船對他們的壓力很大?!饼埾蜿柛嬖V記者,因為晚上虎門大橋不塞車,所以乘坐輪渡的車輛不多。
隨著南沙大橋的開通,虎門輪渡的日均車流已經(jīng)從7000輛下降到4000輛,本月更是創(chuàng)下了3100輛的最低紀錄,即便輪渡仍然有價格低廉的優(yōu)勢。記者了解到,一輛小車搭輪渡是18元,走虎門大橋是40元,南沙大橋是42元。“我們的通行時間一直是15分鐘,但只要橋梁建起來,很多人不在乎那幾十塊錢。”龍向陽說。
除了小車,如今每天過渡口的還有約1300名行人,每天坐船往返兩岸是他們的生活常態(tài),渡船并不對他們收費。記者了解到,在南沙大橋開通前,日均有2000多名行人坐船,節(jié)假日的數(shù)量能達到每天一萬人次。渡口停運對他們而言,影響較大。
舍不得說再見
老船長:船就像我的兄弟
溫廣南船長已經(jīng)在虎門渡輪工作了28年,工齡與渡口同齡。
49歲的他是南沙人,馳騁于海洋曾是他的夢想,所以18歲技校畢業(yè)后,他就考了船舶駕駛證,之后進入廣東南沙虎門渡輪有限公司工作,從三副、二副一直做到總船長。
他和12號船相伴了15年,這只船就像他兄弟,“走上這條船,就能聞到不一樣的味道。”他說,他熟悉船的每一個部位,如同自己的身體。
溫廣南回想起無數(shù)個夜間,都是和船上的老哥們一起度過的。“這里七八個老船長,都要退休了?!彼袊@著年華逝去。等渡口停運后,他覺得自己會想念陪伴自己15年的12號船,“我想知道,以后它會到哪里去,我們還能不能見到它。”溫廣南說。
近幾日,虎門渡口的日均車流量達4600余輛,比以往略有上升。不舍得輪渡的人還有曾經(jīng)坐過輪渡的兩岸居民,他們都來做最后的留念。
郭小姐和一家老少開車通過輪渡去東莞,作為南沙人,她有很多親戚在江對面,小時候的走親訪友都靠輪渡?!拔沂翘氐貋眢w驗的,以后估計沒有機會了。”她告訴記者,今天還特意帶著外婆一起來坐船,因為外婆年輕時就是趕著牛坐輪渡去東莞。郭小姐和家人一起拍照,在渡船上留下了回憶。
來自東莞的曲女士和丈夫帶著1歲的孩子坐上了輪渡,她說,小時候父親帶著她坐船,她也想帶著孩子一起經(jīng)歷同樣的事情,留下關于輪渡的共同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