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鏈工藝膳食宜在2小時內(nèi)食用
記者12月18日從廣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獲悉,由廣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共同提出,市食檢所牽頭起草的廣州市地方標準《集體用餐配送膳食安全操作管理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正式對外征求意見,其中特別提出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特殊管理要求。標準征求意見時間截至2024年1月10日。
征求意見稿擬明確集體用餐配送的加工、配送和安全管理要求。加工方面,包含加工場所和布局、設施與設備、餐用具清洗消毒、原料控制、加工制作過程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配送方面,除了基本要求外,還包含溫度和時間控制、膳食送達、供餐等方面的要求。其中擬明確,熱鏈工藝膳食應置于保溫或加熱的設施或容器中,宜在2小時之內(nèi)食用;從烹飪燒熟到食用前存放時間超過2小時的,應按相關要求再加熱,使膳食在貯存配送供應過程的中心溫度保持在60℃以上。冷鏈工藝的膳食應貯存在8℃以下的場所或設施中,使膳食在貯存配送供應過程的中心溫度保持在8℃以下。從烹飪燒熟到食用前加熱,時間控制在24小時內(nèi)。
安全管理方面,對管理機構、管理制度、從業(yè)人員管理、過程監(jiān)控、安全自查、檢驗檢測、留樣管理、廢棄物處理等方面作出明確要求。
此外,征求意見稿特別提出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特殊管理要求,對包括中小學、幼兒園、高等院校及各類技工院校的學生餐集體配送,明確參照該標準執(zhí)行。其中,擬明確配送單位應建立營養(yǎng)健康管理制度,配備營養(yǎng)健康管理人員指導單位制定每周學生餐食譜,做到食物互換、靈活搭配、品種多樣,營養(yǎng)與口味均能滿足學生需求。每周編制帶量食譜并對帶量食譜的食物量(涉及谷薯類、蔬菜水果類、魚禽肉蛋類、奶及大豆類、植物油和鹽)和能量及營養(yǎng)素成分的供給量與標準進行比較和調(diào)整,達到標準要求。重點關注的營養(yǎng)成分包括蛋白質(zhì)、脂肪供能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鈣、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C等。每年向所在地監(jiān)管部門和相關教育部門報告膳食熱能及營養(yǎng)素等供給量的營養(yǎng)安全報告。
征求意見稿還擬明確,學生餐應根據(jù)供應學生所在年級,在箱體或容器表面分別標明“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或具體年級等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