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廣州市校內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現(xiàn)場交流活動在市第二中學舉行。來自貴州省、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省市勞動教育基地學校代表,市、區(qū)屬學校代表,一共近200名教師參加會議?;顒佑蓮V州市教育局主辦、廣州市第二中學承辦。
因地制宜,
基地建設各有特色
會上,區(qū)教育局代表、學校代表就校內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經驗做法進行分享。海珠區(qū)教育局初步構建“一核兩翼三位”模式,為各中小學提供多個開展勞動實踐活動的平臺;南沙區(qū)教育局在中小學共建設校內“耕·創(chuàng)”勞動教育基地89個,創(chuàng)建各具特色的勞動課程;廣州市第二中學向各參會代表全方位展示校內208畝勞動教育基地,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開展勞動教育;廣州市輕工職業(yè)學校將非遺文化與勞動教育課程相結合,形成廣彩、玉雕、木雕等非遺勞動教育品牌課程;黃埔區(qū)滄聯(lián)小學探索自我服務、公共服務、家庭服務勞動評價體系,形成《百香課程》等一系列課程體系。
專家解讀,
權威指導明確方向
會議邀請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研制組核心成員、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李維明教授以《勞動課程的資源建設及應用》為題進行授課。他提出,區(qū)、校要把紙質資源和數(shù)字資源,學校場地、設施及環(huán)境資源、課程拓展資源作為勞動課程資源建設重點,進一步探究勞動教育的“教”和“育”,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
李教授表示,廣州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開展得“熱火朝天”,把校內、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場所資源建設作為重點,形成互補,提供了豐富、多樣、系統(tǒng)的勞動教育實踐資源,勞動教育理念超前,經驗做法值得推廣。
成果導向,
示范引領互相借鑒
此次交流會共征集勞動教育基地建設成果、勞動教育育人成果各120項。結合場室建設經驗、學校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總體效果、可推廣度等方面情況,評選出校內勞動教育優(yōu)秀基地建設成果30項,校內勞動教育優(yōu)秀育人成果30項,為全市中小學校提供了校內勞動教育基地建設和校內勞動教育課程內容方面的有益參考借鑒。
廣州將持續(xù)將“以勞育人”作為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深挖校內外勞動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具有廣州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構建具有廣州特色的“大勞動教育”格局。